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 >防范假借慈善名义诈骗 是假借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正文
时间:2025-05-12 06:53:03 来源:网络整理编辑:新闻中心
防范假借慈善名义诈骗 编辑:文竹 来源:人民网-观点频道
叶日者
慈善事业是防范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,是假借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,是慈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。12月18日,名义公安部刑事侦查局、诈骗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发布风险提示,防范以案例介绍了不法分子假借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假借具体方式,并通过解释法律法规,慈善向广大群众进行慈善领域反诈宣传。名义
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诈骗快速发展,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等法律法规的防范规范和保障下,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。假借目前全国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.5万家,慈善是名义五年前的3倍;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062单,是诈骗五年前的15倍;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累计为慈善组织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超过17万条,募集资金超过500亿元。“人人公益、指尖公益、随手公益”“互联网+慈善”等不断创新的公益慈善形式让慈善事业日渐融入日常生活。
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以“伪善”面目,利用互联网隐蔽性强、扩散范围广、资金转移快、打击难度大等特点,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实施诈骗。他们有的通过仿制网站、APP等平台虚构政策文件、假冒客服或群友实施诈骗,有的假借“捐赠返现”“捐赠返利”“配捐”“投流”“公益理财”等名义诱惑群众,这些不法行为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形象,应予以坚决抵制和严厉打击。
近年来,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加强慈善组织检查和执法工作,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,以规范管理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。同时通过广泛开展“中华慈善日”主题宣传、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等活动,进一步巩固发展崇德向善、依法兴善的良好局面。
应该看到,在维护慈善事业“清朗”环境的过程中,每个人都不是“旁观者”。面对隐蔽的风险,人民群众的每一次警觉、每一次审慎选择、每一次积极行动,都是对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持。一方面,不要相信“天上掉馅饼”等诱惑;另一方面则是要认识一些假冒伪造技术和手段,提高辨别能力;再者是要加强信息核查,在捐赠前可通过“慈善中国”平台查询募捐信息,在点击网络链接时注意核实相关信息,发现不法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。同时,慈善组织也需要承担好自身的责任,确保捐赠的透明性和公开性。
慈心润万物,善举暖人间。社会各方共同携手,精心培育慈善事业“土壤”,用好“互联网+慈善”优势,让需要援助的群体能够通过公益慈善事业获得支持,让每一份善意和爱心都能在阳光下充分“绽放”。(转自人民网-观点频道)
艾丽莎的国度强力角色推荐谁是最值得培养的顶级人物2025-05-12 06:45
江西公布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典型案例2025-05-12 06:44
销售不合格安德玛服装 安德阿镆公司被罚2025-05-12 06:12
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新会11个镇(街)同台打擂!2025-05-12 06:10
宿州市启动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2025-05-12 05:50
吉林镇赉:拓宽信访举报渠道 开创市场监管信访工作新局面2025-05-12 05:37
10户家庭7户用? 公牛集团旗下公司不正当竞争被罚2025-05-12 05:22
创新消费维权机制!上海市静安区成立“市北电商云盟”2025-05-12 05:03
银行治理结构大调整:撤销监事会,原监事人员面临 “大洗牌”2025-05-12 05:00
坚持原创22年,澄海“85后”夺得汕头村K冠军!2025-05-12 04:59
航海王热血航线探险大秘宝攻略解析 活动玩法技巧与隐藏奖励全收集指南2025-05-12 06:26
聚焦双11•购物更有谱2025-05-12 06:19
敬老养老助老说消费2025-05-12 06:05
聚焦双11•购物更有谱2025-05-12 05:57
土地市场出现部分回暖迹象 专家预测未来趋势2025-05-12 05:56
从名菜到非遗,石岐鸽如何“飞”出中山?2025-05-12 05:48
高全利:养猪业最大的灾难是管理低效!警惕这八大误区2025-05-12 05:35
浙江温州公布合同格式条款十大“霸王条款”2025-05-12 05:25
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2025-05-12 04:31
坚持原创22年,澄海“85后”夺得汕头村K冠军!2025-05-12 04:21